English

姐姐记忆中的虎子

1999-05-18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李志强 我有话说

年长杏虎两岁的二姐许琳华在丹阳农村一家私营小厂做会计工作。尽管此次来京十分突然,但这位朴实、有心的姐姐匆忙之中没忘了带上弟弟今年的两封家信,这成了即将出版的《未完成的战地日记》中难得的资料。回想着昨天的往事,姐弟深情溢于言表。

出血的双肩

杏虎能有今天的成绩,二姐琳华功不可没。1981年秋,杏虎升入初三时,村里分田到户了,许家分得12亩地。父亲是队长,事情多,身体又不好;大姐几年前远嫁安徽,年过半百的母亲成了主要劳力。刚刚上了一个多月高中的二姐,只好退学了,尽管自己的成绩也很出色,但她知道,“弟弟是家里唯一的男孩子,是全家的希望,唯一的机会得留给他。”

杏虎默默加倍努力学习的同时,没忘了抓住可能的机会在家中尽上一个男子汉的责任。许琳华回忆说:“当时,我们家有两块地,一块在3里地以外,一块在家门口。分地后,正赶上收稻。那几天,虎子早早就起来,抓紧上学前的时间帮我割门口地里的稻子,中午跑几里山路从学校赶回来。那会儿,我们俩都还算是学生,干起活来手生,虎子瘦瘦高高弯着腰埋头割稻的样子,直到今天还印在我的脑子里”。“稻子割完以后,就得拿到场上去烘,烘稻子非得四、五个人做不行。”怕记者听不懂,善于表达的二姐琳华比划着,“一个人往‘老虎机’里喂,要一个人在下面补,一个人在前面抄,还有一个重任就是将地里的稻子挑到场上。虎子太瘦了,年龄又小,怕他挑不动,爸妈不让他挑,他不吭不响,扛上扁担就下地了。一会儿,就看见虎子两手拽着扁担,挑着稻子过来了,其实他真挑得很吃力,两个肩膀都压出了血。初三毕业班,学习是很紧张的,应该温习功课,可是虎子心疼爸妈,舍不得老父亲去挑,真舍不得。他知道自己多干一些,父母就能少干一些。那一年家中两块地里的稻子都是虎子一个人挑到场上去的。就在前两天母亲还和我说起这些事。”坚强的二姐哽咽了。

难忘的咸塘鱼

虎子考上省重点丹阳中学后,二姐琳华也到村办工厂上了班,每月工资30元钱,其中22元给住校的虎子交生活费,有时再塞给他5块钱买学习用品零用。许琳华告诉记者,他们家到丹阳18里路,每个星期六,虎子都是从学校走回家,其实车票才2角钱。

“那时,家里人最高兴的时候就是年前了,村里能偶尔分些咸塘鱼,等虎子星期六从学校回来,家人一块儿吃。每次,母亲都忘不了,额外留一些给虎子带上。可是虎子心细,走的时候,他总能把妈藏在自己包里的咸鱼悄悄找出来,再悄悄地放在家里,他很少带走。如果家里做了咸菜,母亲也一定会给他带上一些。”

拒绝助学金

尽管家里很拮据,但是高中时代的杏虎却有过一次拒绝助学金的经历,为此倔强的他还和老父亲产生了分歧。

二姐许琳华回忆说:虎子上高二时,南京一所著名高校到省丹中挑学生,选上的,每学期先给100元助学金,将来再保送入学。学校推荐了虎子。当时,爸爸很希望他答应下来。可虎子拒绝了,他觉得自己读了这些年书,应该在高考中试一试自己的实力。这得到了二姐的有力支持,“我对父亲说‘虎子读得书多,有主见,就让他自己拿主意吧,别主宰他’;母亲也说‘他觉得怎样就怎样,三年学下来,总得给孩子个机会试试自己有多大能耐’。”就这样,虎子放弃了到手的助学金。因为英文好,虎子报了文科,两年后如愿地考上了北京外国语学院。

一块珍贵的双狮表

“接到虎子大学通知书那天,我们家里摆了喜酒,许多亲朋好友前来祝贺,听说虎子考上了北京的大学,全村都跟着高兴。晚上我们家还(花钱)放了一场电影。”二姐许琳华沉浸在旧日的喜悦中。

作为送给心爱的弟弟的礼物,“我给虎子买了他的第一块手表,一块彩面双狮表,花了132块钱,当时是我们那里最好的。一直到今年虎子还戴着这块表,他舍不得丢。”(经证实,13年来,这块饱含着姐弟深情的珍贵手表一直伴随着杏虎,包括在南联盟战斗的日日夜夜。)

“村办厂子效益一直不太好,还记得虎子上大学时,我的工资常常不按时发,可是虎子从来不吭声要钱,寄多少就是多少,没钱就熬着。”说到这儿,许琳华抽泣起来。

给外甥起名

大三暑假,凭着自己过硬的塞语和相当不错的英语,虎子开始带(国外旅游)团了,有了自己的收入,经济上不再用二姐接济了。琳华清楚地记得,那一年虎子是7月27日接到国旅通知回京带团的,8月1日杏虎的外甥就出生了,怕虎子知道后赶回来,二姐一直瞒着他。后来,同村的同学写信告诉了虎子。虎子当即给二姐写了信,信中说,“姐,我真不知道这么快你就生了,要知道,我无论如何也得在家等着服侍你呀。姐,将来咱们的生活条件好了,一定让孩子受最好的教育,让他有见识,我希望他胸怀广大,就叫吴昊(孩子父亲姓吴)吧。”二姐看过信后哭了。第二年,虎子回家,给1周岁的小吴昊买了一个很大的狮子狗,还买了一套衣服。姐姐问玩具花了多少钱,虎子告诉她70元,二姐心疼得不得了。许琳华告诉记者,1994年她凑钱在镇上买了一套房子,春节虎子回家硬塞给了她3000元钱。

颖颖回婆家

那年,虎子携颖颖回家结婚,见了懂事漂亮的儿媳,两位老人心甜如蜜。在农村,儿子结婚是老人最大的喜事,家里又摆上了喜酒,琳华告诉记者,在村里,他们家就摆过两次喜酒,上一次是虎子考上大学时。

“我还记得,颖颖、虎子和小吴昊扛着渔棍(渔杆),打着赤脚,一路跑到塘里去,一家人团团圆圆、开开心心的样子。”

“我们也没想到朱颖这么好,能看上我们虎子,不嫌我们家穷,不嫌我们虎子家是农村的,对虎子这么好。结婚后,朱颖每年往家寄两次东西,小吴昊的书包、文具都是虎子、颖颖买的,我从没买过书包,一个也没买过。我家的彩电也是他们回家结婚时买的,本想从北京往家带,虎子嫌太沉,后来是在丹阳太阳广场买的。我还清楚地记得,当时25英寸的3700元一台,21英寸的2800元,相差900多元,我说,买21英寸的,朱颖说,买就买大的,现在流行大的。那是我们村里的第二台彩电。朱颖看到信号弱,效果不理想,临走时还悄悄塞了600元钱给妈妈,说是买天线。这么好的人,我们没有这个福分啊。”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